霞凝港Xianing (Port ofXianing, 城市港口五字码:CNXNG,城市代码:43, CN)是指长沙霞凝新港是目前湘江流域最深的内河港口之一。港区总体规模建设货运泊位14个,其中千吨级泊位11个,其他泊位3个,港口吞吐能力为490万吨,港口仓储35万吨。港区用地为732亩,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物流园区。
长沙霞凝新港的建成投产,使得长沙港的物流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,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不断提高,吞吐量每年以30%幅度增长,200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60万吨,国际集装箱达8.3万TEU,港口总收入3500万元;运输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企业总数由2004年的5家发展到现在的21家;港区内运输船舶也由原来的200吨左右的船舶更新为400吨以上的货船;运输船舶总运力由2004年的125253载重吨增长到2006年的196677载重吨,增长60%,对促进长沙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。
历史
霞凝港旧称下泥港。清《湘城访古录》载,下泥港源出长沙县接湘阴县界之土梯坳,南流至洋桥与罗家山水合流,又南合旺谷岭水,再经长湖洲、桥头驿、新桥,与桂花垅水、落马桥水相合注入湘江。出口处即长沙市河东开福区芙蓉北路霞凝乡南北朝郦道元作注的《水经》中是这样记载的:湘水过浏河口二十五华里后“下泥港水自东北来注之”,并细述它源出长沙湘阴交界处的土梯坳,南流经龙家桥、洋桥、桥头驿等地,至西南出港。清同治四年(公元1865年)编纂的《长沙县志》全境图中,也标绘了下泥港和这支水流的位置。
下泥,在长沙方言中是稀泥、烂泥之意,自然不是什么美称。明、清两代此地行政区划属临湘都八、九两甲,民国三年废都、甲,设乡、镇,于是有了取乡名之事。当时,当地李氏女子职业学校校长李鹤泉等人提出,“下泥”二字不雅,建议以谐音“霞凝”二字代替,被政府采用,自此“霞凝”作为乡名沿用80余年至今,其港口也随用此名。它虽只是一条小街,也为往来舟楫(包括小火轮)停泊之所。
霞凝新港
长沙港口主枢纽霞凝港区(以下简称霞凝新港)总体规模:建设货运泊位14个,其中千吨级泊位11个,其他泊位3个,码头岸线615米,港口年通过能力集装箱20万TEU,重、件杂货500万吨;港口铁路专线在二期工程中建设完成。规划用地2000亩,港口用地732亩,港区工程概算总投资6亿元。霞凝港区一期工程已建4个千吨级泊位,起重集装箱泊位2个,重件集装箱泊位2个,码头岸线320米,1.4公里进港道路,占地334亩。设计年通过能力集装箱10万TEU,重、件货150万吨,共计投资2.268亿元。港区装备有大型设备9台,这些设备是我国内河港口比较先进的设备。
霞凝新港一期自2003年8月投产经营到2005年5月,1年多的时间里,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万TEU,今年5月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800TEU,创霞凝新港历史新高。
2006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万TEU,重、件杂货将达到300万吨。二期工程将建成4个千吨级泊位,码头岸线295米,占地334亩,概算投资2.16亿元。水工结构按满足2000吨级船舶靠泊荷载设计,年设计货物吞吐量为集装箱10.2万TEU,重、件杂货140万吨,港口仓储35万吨。于2006年6月建成投产。
二期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港口吞吐能力。霞凝新港二期的及时建设,是湖南航运相配套发展的需要,也是主枢纽港发展的需要。霞凝新港三期工程建设规模为千吨级散货泊位1个,危险品兼液态货物泊位2个,码头岸线240米。设计通过能力210万吨,占地298亩,工程概算投资18130万元, 建设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。随着港区二、三期工程的建成,霞凝新港基本具备运输管理、中转换装、装卸存储、多式联运、国际货运、信息服务和通关商检7个大功能,它将成为辐射湖南乃至我国中西部的重要内河枢纽港口。
港口详情
港务局 | |
地址 | |
电话 | |
传真 | |
800电话 | |
UNLOCode | CNXNG |
港口类型 | |
港口尺寸 | |
最大吃水 | |
基本信息
进港的第一个港口 | |
需要提供预计的到港时间 | |
公布 | |
航图 | |
医疗设施 | |
码头特征
码头大小 | |
庇护 | |
最大船只尺寸 | |
码头类别 | |
转弯区 | |
抓地良好 | |
装载卸货
码头 | |
地中海停泊(Med-Moor) | |
冰 | |
锚 | |
海滩 | |
升降机及起重机
100吨以上升降机 | |
50-100吨升降机 | |
25-49吨升降机 | |
0-24吨升降机 | |
固定式起重机 | |
流动式起重机 | |
浮式起重机 | |
维修,船坞,铁路及其他服务业
船舶修理 | |
海洋铁路大小 | |
消磁 | |
干船坞尺寸 | |
污压载水 | |
垃圾处理 | |